结论先行

  • AI 手机目前看起来还是噱头为主
    • 以前都说摄像头多好多好
    • 因为操作系统本身的变化乏善可陈,没得讲了
  • AI 手机的能力沉淀在本地
    • 手机越来越好用
    • 也就越来越难换,从苹果手机换安卓容易
    • 以后可能从安卓换安卓都难
  • 手机最大的问题在于
    • 它在口袋里
    • 而 AI 要看见听见
    • 手机不是最好 AI Native 的形态

oppo 宣布全面进军 AI,苹果放弃多年投入的汽车项目也前面进入 AI。翻看资料会发现 AI 手机已经来了,网上能看到谷歌和三星 AI 手机的功能介绍。本文的最终目标是想说明,从知道有 AI 手机这个么东西就很疑惑,对于手机厂商它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文章最后是我得出来的阴谋论观点。

智能陷阱

1、AI 手机的能拓展

1.1、信息孤岛整合

  • 信息整合能力:AI手机通过深度学习和理解用户行为,打破了不同应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这种能力使得用户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访问和管理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大大减少了切换应用的需要。

  • 提高信息消费效率:通过整合散落在各个应用中的信息,AI手机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用户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无论是购物、娱乐还是学习,都能在一个更加流畅和直观的环境中进行。

几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直接搜图购物:遇到想要了解或购买的商品图片时,AI手机可以立即识别图中物品,并提供购买链接或相似商品的推荐,无需用户手动搜索。
  2. 即时信息获取:看到特定花卉或任何感兴趣的物体时,AI手机立即提供相关信息,如名称、特性、养护方法等,甚至链接到相关的社区或购买页面。
  3. 智能日程管理:通过分析用户的通讯记录、邮件和日程,AI手机能够自动整理日程安排,提醒用户即将到来的会议或活动,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建议出发时间。
图片直接搜索
清除物体修改尺寸补全边角

图片内容来自 Shiki 的视频

1.2、 智能翻译与即时通讯

AI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将语言障碍化为乌有。现代AI手机的实时翻译功能,无论是语音通话还是文本消息,都能轻松打破语言的界限,极大促进了全球化的交流。

这种进步既在意料之中,也带来了惊喜。它不仅展示了AI的强大能力,更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尤其体现在以下两个场景中:

  • 实时语音通话:无论你的同事来自世界的哪个角落,AI手机都能帮助你们实现无障碍沟通。
  • 智能输入法:在你打字时,不仅能实时翻译,还能对语句进行润色,确保交流的流畅与准确。

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语言技术的边界,也为全球交流搭建了更加便捷的桥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内容来自 Shiki 的视频

1.3、 高级图片处理

AI算法优化的图片处理功能,已经将照片编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技术能够自动提高照片质量、去除不需要的背景,甚至增强图片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摄影和创意工作的可能性。

尽管一些传统的图片编辑应用,如美图秀秀,已经提供了类似的编辑功能,但AI手机所带来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仍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仅通过简单的区域勾选,就能轻松移除照片中不想要的元素,这样的操作直观而高效,标志着智能手机在图像处理方面的一大进步。

这些进展不仅优化了个人摄影体验,还为专业的创意工作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新工具,推动了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

原图 第一次消除 再次消除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确实,AI 手机提供的高级功能虽然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必要性可能并不如预期那般重要。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更关注于日常使用中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而非高端技术的展示。

关于AI在整合外卖平台服务方面的应用,这实际上反映了AI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应用的一大趋势——服务聚合。在这个趋势下,手机厂商并不直接提供外卖服务,而是通过AI技术,使得手机成为一个信息整合的平台,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选择、比较和使用不同的服务,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Uber Eats。

这种服务聚合的模式,旨在通过AI技术简化用户的决策和操作过程,提高生活效率。但实际效果如何,可能还要看用户的接受程度,以及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如何发展。最终,是否能真正提升用户体验,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2、生态思考与商业模式

2.1、 手机厂商与应用开发商的关系

image.png

AI手机的崛起正引领着一个新的数字生态系统的演变,其中应用程序的角色和价值正经历着转型。确实,AI技术的集成并未使应用程序的价值消减,反而为应用服务的高效性和个性化提供了新的机遇。手机厂商与应用开发商之间的合作,正成为推动未来创新的关键动力。

在技术浪潮的推进下,市场上的确会有应用服务商面临淘汰的命运,但也正如您所言,那些能够适应新技术并提供持续价值的“常青树”将继续繁荣。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更迭,更是市场和用户需求不断演化的结果。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渗透,传统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和个性化,而手机厂商通过提供增强能力,如更强大的输入法和图像处理功能,将进一步丰富用户体验。这种互补合作模式,将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当用户的主要入口可能不再是单一的App时,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挑战。在这个AI驱动的新时代,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的设计将变得至关重要,需要更加智能和直观,以适应用户的多变需求。这可能意味着从传统的图标和菜单,向更加动态和上下文相关的交互模式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挑战着应用开发商和手机厂商,也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空间——探索如何在AI平台上共同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满足用户对更智能、更个性化服务的期待。未来的数字生态系统,将是一个更加开放、互联和智能的世界,其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为塑造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贡献力量。

但是这里也面临着一天挑战,如果用户的入口不是 App 呢?

2.2、 商业变现的挑战

image.png

AI手机的兴起确实为传统的手机使用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虽然某些功能——如照片编辑、翻译、以及应用之间的无缝切换——已被现有的应用所实现,但AI手机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这些功能以更深层次的集成和优化方式呈现给用户。这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是为了重新定义体验本身。

  • 变现新机遇:AI手机通过提供高质量的API服务,使得应用开发商有机会在更加广泛的数据和功能集成上进行创新,从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此外,通过AI整合的信息流中插入广告和推荐内容,能够实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营销,从而提高广告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 用户时间的重新分配:确实,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而AI手机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提高效率来最大化用户的时间价值。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可能会导致用户在单个应用上的停留时间减少,但从整体上看,却能提升用户生活的质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重要事务。

  • 手机厂商的角色转变:手机厂商投入AI的原因远不止于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通过AI技术,他们有机会重塑市场地位,从纯粹的硬件供应商转变为提供综合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这包括但不限于提升拍照技术、实现实时翻译和优化用户界面等方面。而这些改进,正是基于对用户需求深入理解和预测的结果。

总之,AI手机的推广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未来智能生活方式深刻洞察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代表了智能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新阶段,为用户、应用开发商和手机厂商之间构建了一个更加互动和协作的新生态。

抛开这一切,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

3、AI 手机的隐私考量

3.1、古早时代的文件格式之争

在数字时代的曙光初现时,WPS 与 Word 的格式之争已预示了技术领域竞争的复杂性。一度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段公案,不仅仅是两款软件的对抗,更是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预示。这个故事揭示了技术标准和兼容性对于掌握市场主导权的重要性。

image.png

与此同时,即时通讯领域的开源协议试图打破应用之间的壁垒,使不同的即时通讯工具能够互相通讯,但这背后的真正价值——好友关系的独特性——却是无法轻易共享的。这种矛盾反映了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孤岛的形成与打破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正如攻防战一般不断演变。这一段展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交网络连通性问题及其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3.2、无法抑制的冲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image.png

进入 AI 手机时代,大模型的能力成为了手机厂商争夺新的信息孤岛的利器。这背后,他们可能在思考如何通过这些高度集成的 AI 能力,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维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上万元的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智能助手,其大部分功能甚至不依赖于网络就能独立运行。这不仅体现了手机厂商对于提升用户体验的追求,同时也暴露了随之而来的数据迁移和模型通用性的问题。

3.3、历史重现:智能手机 AI 模型的迁移挑战

image.png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明显的问题浮现出来:当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时,由于不同手机使用的 AI 模型结构可能不同,这使得数据和模型的迁移变得异常困难。例如,一款手机使用了阿里的通用 AI 模型,而另一款则采用了智谱的模型,两者之间的不兼容性使得用户难以从一个品牌轻松过渡到另一个。这一现象强调了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性对于促进技术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3.4、打破壁垒,共创数字技术新生态

image.png

未来,手机厂商和应用服务商可能需要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期在维护各自独特能力的同时,也能保证基础服务能力的兼容和迁移。这要求一个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态度,而非单纯地建立深度壁垒。通过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或许可以在端侧能力和云端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证了服务的个性化和高效性,也不至于让用户在更换设备时面临巨大的障碍。这可能是解决信息孤岛、数据迁移难题的未来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整个数字技术生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4、结后语

基于隐私的考虑,也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一部分模型能力存在端侧,一部分存在云上,两边的能力都在提升,也可能会考虑适配不同模型,模型互通互操作很有可能会有规范和协议,但是模型本身也存在竞争关系,手机厂商,手机操作体现也存在竞争关系, 各个方面玩家都在探索,有意思。